媒体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媒体中心 >> 行业新闻 >> 浏览

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: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加速,国产替代率显著提升

时间:2025-8-4 16:58:02点击:

政策推动与产业升级

6月20日,国家药监局审议通过了《关于优化全生命周期监管支持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发展的举措》,其中包含十条具体措施,旨在支持和推动高端医疗器械的重大创新。这些举措将助力更多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和新方法在医疗健康领域得到应用。

在这四年间,未实现国产化的二级类别产品数量减少了37项,这充分展现了医疗器械技术在“高”领域的攻坚成果。2023年,财政部与工信部携手颁布了《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》,为178种医疗器械设定了国产采购比例,其中137种更是明确要求100%国产化,这一举措直接引领了三级医院采购方向的转变。

高端医疗设备现状与挑战

尽管如此,在医疗器械领域的高端部分,海外高端产品依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以高端医学影像设备为例,计算机断层扫描(CT)、核磁共振成像(MRI)等设备的国产替代率目前仅在10%~20%之间,外资品牌如GE、西门子等依然在三级医院市场占据垄断地位。然而,联影医疗等企业已在这一领域取得技术突破,其PET-CT设备在国内新增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30%,并逐步进军欧美市场。

再来看血管造影机(DSA),外资品牌曾一度占据超过90%的市场份额,但东软医疗等企业通过提供高性价比产品和本地化服务,成功打入基层医院,挑战了国际巨头的长期垄断地位。

02

企业研发与市场格局

在与多位业内人士的交流中,大众新闻记者注意到,对于那些技术含量和市场门槛较高的医疗器械企业来说,尽管当前市场容量较大且国外品牌仍占多数,但核心技术仍是需要他们重点关注的问题。这也凸显了研发的重要性。

Wind数据显示,A股共有131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,其中30家市值过百亿。从这些公司发布的2024年年度业绩来看,半数以上公司实现了营收增长,近八成公司盈利,且近半数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。在研发投入方面,有21家医疗器械公司占比超过20%,其中排名靠前的企业多位于北京、广东、上海、江苏等地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以分子检测底层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为主营业务的康为世纪,其研发投入占比高达78.84%,在各公司中位居榜首。

当前,超过100家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正积极开展海外业务布局,探寻全球更广阔的市场空间。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的推动,国产设备出口额在2023年同比增长18%,东南亚市场成为主要出口地。记者梳理相关上市公司业绩说明会时发现,“国产替代”与“海外市场布局”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。

联影医疗在2024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,其国际业务(自营)收入达到了2.71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.43%。新华医疗在2024年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,其国际业务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,这得益于其出海品类的不断丰富。展望未来,随着公司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,其盈利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。

专家预测,国产替代进程有望加速,特别是在手术机器人等高端领域,国产品牌的替代比例将逐步提升。虽然短期内关税政策变动可能带来一定影响,但长期来看,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将逐渐扩大。同时,中美关税边际缓和将有助于医疗设备降低生产成本,从而扩大海外市场份额。浙商证券研报亦指出,在高端医疗器械领域,海外龙头目前占据主导地位,但随着关税政策及产品力的变化,国产替代进程将逐步加速。特别是在国产化率较低、产业链自主可控且产品竞争力强的三维电生理、高端影像设备、基因测序以及手术机器人等产品方向,发展空间巨大。

免责声明

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,转载仅作观点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版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

上一篇:迈瑞医疗发布“瑞影生态” 瞄准医学超声影像发展难题

下一篇:没有了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