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中心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媒体中心 >> 行业新闻 >> 浏览

2026医疗器械展览会 罗伯医疗完成数千万新融资,加速手术机器人全球战略布局

时间:2025-7-21 14:35:27点击:

2026医疗器械展览会了解到,近日,深圳市罗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罗伯医疗”)完成数千万元级战略融资。本轮由丰雷资本旗下元畅基金领投,老股东泰鲲基金跟投,劢柏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。

在资本寒冬背景下,这已是该企业连续第三年成功融资。

产品三大优势,破解临床痛点

作为全球领先的国产手术机器人方案,罗伯医疗自主研发的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EndoFaster(速易必) 展现出三大突破性优势。

该产品将传统“单手盲剥”的革命性转变为“双手可视化”操作。主刀医生操控内镜刀的同时,EndoFaster机械臂同步牵拉组织,使胃底、贲门等传统手术死角暴露无遗。

在效率方面实现质的飞跃。动物实验数据显示,EndoFaster辅助下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仅需18.8分钟,较传统手术的32.8分钟缩短近一半时间,同时肌肉损伤率显著下降。

该系统的临床价值还体现在医生培养上。借助这一技术,新手医生的学习周期缩短60%,更快具备独立手术能力,这为解决我国ESD手术医生严重短缺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案。

融资三大用途,布局全球市场

本次战略融资资金将聚焦三大关键领域,加速罗伯医疗在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的战略布局。

核心是加速产品矩阵研发迭代。资金将用于现有核心产品EndoFaster的性能优化与临床落地,同时推进下一代产品“EndoDreams”手术机器人的研发。EndoDreams作为第二代双通道柔性机械臂系统,将把应用场景从消化道拓展至泌尿科、妇科等新领域。

产能提升与供应链优化也是重点投入方向。面对全球科技革命重建产业链的机遇,罗伯医疗将强化生产、储存、运输、销售等全链路能力。

深化临床推广与全球市场拓展。公司计划扩大与顶尖医院的临床研究合作,同时稳步推进在亚洲、拉美和东欧等重点国家的注册与市场开拓。

千亿市场缺口,中国方案突围

全球消化道肿瘤疾病负担沉重,中国每年新发消化道肿瘤病例超136万例,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率的40%。

ESD手术作为消化道早癌的首选治疗方案,在中国面临医生严重短缺的困境。数据显示,中国每百万人仅有19名掌握ESD的医生,而日本的覆盖率为181人/百万人,几乎是中国10倍。

罗伯医疗EndoFaster系统的问世,直击这一痛点。该系统采用领先的微型连续体柔性机械臂方案,直径控制在3mm以内,在实现6自由度运动的同时完成精准主从控制。

这一技术让手术操作更接近医生直觉,显著降低操作难度,为ESD手术普及带来突破。

技术跨国融合,创新持续突破

罗伯医疗创立于2015年,走过了独特的“初创于瑞士,成立于硅谷,扎根于深圳” 发展路径。

公司早期技术及人才源自瑞士洛桑理工(EPFL)与哈工大(HIT) 的强强联合,现已成长为医疗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与人才输出高地。

在多年发展中,罗伯医疗已在柔性机械臂、并联手术机器人设计及控制、力反馈、机器视觉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,并将这些创新技术应用于经自然腔道手术、超声诊断等临床场景。

公司的融资历程显示其持续获得资本青睐:2023年6月完成由泰琨基金领投的A轮融资;2024年11月获得杭州国舜健恒的A+轮投资;加上本次战略融资,公司在资本寒冬中连续三年成功融资。

未来三大方向,推动医疗无界

面向未来,罗伯医疗的战略布局已清晰呈现三大发展方向。

多科室覆盖。基于第二代双通道柔性机械臂系统EndoDreams,公司将把产品线从消化道拓展至泌尿科、妇科等新领域。

下沉基层医疗。借助低成本优势,设备将加速从三甲医院推向全国基层医院,助力国家“消化道早癌早治”公共卫生项目落地。

全球化拓展。公司计划深耕中国市场的同时,稳步推进亚洲、拉美和东欧等重点国家的注册与市场开拓,树立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出海新范式。

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、上海长海医院超百例临床试验,到动物实验显示手术时间缩短42.7%,罗伯医疗的技术验证之路稳步推进。

下一代EndoDreams系统完成动物活体实验后,即将进入型式检验阶段。这家初创于瑞士、成长于深圳的企业,正践行着 “立足中国,走向世界” 的战略愿景。

罗伯医疗的连续融资成功,不仅代表资本对中国原创高端装备的信心,更彰显了手术机器人作为医疗AI落地关键场景的广阔前景。

免责声明

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,转载仅作观点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版权,请及时联系我们。

上一篇:惠及全球!中国医疗装备出口190多个国家和地区

下一篇:2026医疗器械制造展会 新华医疗: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

返回顶部